
鬧鐘

鬧鐘是帶有鬧時裝置的鐘。既能指示時間,又能按人們預定的時刻發出音響信號或其他信號。鬧鐘的機芯結構主要有機械式和石英電子式兩大類。其他如晶體管擺輪游絲式、音叉式等類型已很少用,通常置于臺子上使用的稱臺式鬧鐘,主要為旅行使用的稱旅行鬧鐘。日用機械鬧鐘的走時日誤差一般在120秒/日以內,石英電子鬧鐘的走時日誤差一般在0.2秒/日以內。
鬧鐘有很多種類,機械的、石英的,自從它被人利用鐘擺的原理發明以來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物品。
中文名:鬧鐘 | 外文名:clock | 拼音:nàozhōng |
定義:鬧鐘是帶有鬧時裝置的鐘 | 功能:到預定時刻發出音響或其他信號。 | 用途:提醒人們起床、工作或學習 |
1鬧鐘歷史

中國古代有日晷、水鐘、火鐘、銅壺滴漏等,這只能算是古人的計時器。
沒有嘀嗒嘀嗒的鐘表聲,都不能稱作鐘表。1090年,北宋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臺水運儀象臺,能報時打鐘,它的結構已近似于鐘表的結構,可稱為鐘表的鼻祖。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它有擒縱器,正是擒縱器工作時能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這就是鐘表與計時器的區別。國際鐘表界都把擒縱器視為鐘表的心臟。瑞士,有一本世界鐘表界的權威書刊上寫到:“現代機械鐘表中使用的擒縱器源自中國古代蘇頌的發明?!彼未?,科學家蘇頌又發明了“天球儀”,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的書中,記載:“蘇頌把鐘表機械和天文觀察儀器結合以來,在原理上已經完全成功,他比羅伯特·胡克先行了六個世紀,比方和斐與胡克同被西方認為是天文鐘表的發明人先行七個半世紀?!?2世紀以后,中國鐘表技術傳入歐洲,歐洲人才造出鐘表,可以說是中國人開創了人類鐘表史,并影響著后來西方鐘表的進展。
1283年在英格蘭的修道院出現史上首座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鐘。
13世紀意大利北部的僧侶開始建立鐘塔(或稱鐘樓),其目的是提醒人禱告的時間。
16世紀中在德國開始有桌上的鐘。那些鐘只有一支針,鐘面分成四部分,使時間準確至最近的15分鐘。
17世紀,逐漸出現了鐘擺和法條。它運轉的精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喬萬尼·德·丹第被譽為歐洲的鐘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時間制造出一臺功能齊全的鐘,被稱為宇宙渾天儀,它能夠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運行軌跡,還可以對宗教節日和每天的時間有所反映,它于1364年開始被使用。丹第制造的鐘并不是歐洲的第一臺鐘。據說,歐洲第一臺能報時的鐘是1335年于米蘭制成的。
1657年,惠更斯發現擺的頻率可以計算時間,造出了第一個擺鐘。1670年英國人威廉·克萊門特(William Clement)發明錨形擒縱器。
1695年,英國湯姆平發明了工字輪擒縱機構。后來,同國的格雷厄姆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
1728到1759年,航海鐘問世。
1765年,自由錨式擒縱機構誕生。
1797年,美國人伊萊·特里(Eli Terry)獲得一個鐘的專利權。他被視為美國鐘表業的始祖。
1840年,英國的鐘表匠貝恩發明了電鐘。
1946年,美國的物理學家利比博士弄清楚了原子鐘的原理。于兩年后,創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座原子鐘,原子鐘至今也是最先進的鐘。它的運轉是借助銫、氨原子的天然振動而完成的,它可以在300年內都能準確運轉,誤差十分小。
18到19世紀,鐘表制造業逐步實行了工業化生產。
20世紀,開始進入石英化時期。
2鬧鐘的發展

世界鐘表
公元1300年以前,人類主要是利用天文現象和流動物質的連續運動來計時。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計時;漏壺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東漢張衡制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鐘。北宋元祜三年(1088)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臺,已運用了擒縱機構。
1350年,意大利的丹蒂制造出第一臺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鐘,日差為15~30分鐘,指示機構只有時針;1500~1510年,德國的亨萊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鐘;1582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鐘,創立了擺鐘。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明游絲,并用后退式擒縱機構代替了冕狀輪擒縱機構;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游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鐘表上;1675年,英國的克萊門特用叉瓦裝置制成最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一直沿用在簡便擺錘式掛鐘中。
1695年,英國的湯姆平發明工字輪擒縱機構;1715年,英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彌補了后退式擒縱機構的不足,為發展精密機械鐘表打下了基礎;1765年,英國的馬奇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代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1728~1759年,英國的哈里森制造出高精度的標準航海鐘;1775~1780年,英國的阿諾德創造出精密表用擒縱機構。
18~19世紀,鐘表制造業已逐步實現工業化生產,并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電池驅動鐘、交流電鐘、電機械表、指針式石英電子鐘表、數字式石英電子鐘表相繼問世,鐘表的日差已小于0.5秒,鐘表進入了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相結合的石英化新時期有關鐘表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演變階段,那就是:
一、從大型鐘向小型鐘演變。
二、從小型鐘向袋表過渡。
三、從袋表向腕表發展。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和當時的技術發明分不開的。
出現第四個演變:由順時針計時改變為逆時針計時。
1088年,宋朝的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制造了水運儀象臺,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裝置。它以水力作為動力來源,具有科學的擒縱機構,高約12米,七米見方,分三層: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模擬天體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計時、報時、動力源的形成與輸出都在這一層中。雖然幾十年后毀于戰亂,但它在世界鐘表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由此,中國著名的鐘表大師、古鐘表收藏家矯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國人開創鐘表史”的觀點。
14世紀在歐洲的英、法等國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現了報時鐘,鐘的動力來源于用繩索懸掛重錘,利用地心引力產生的重力作用。15世紀末、16世紀初出現了鐵制發條,使鐘有了新的動力來源,也為鐘的小型化創造了條件。1583年,意大利人伽利略建立了著名的等時性理論,也就是鐘擺的理論基礎。
1656 年,荷蘭的科學家惠更斯應用伽利略的理論設計了鐘擺,第二年,在他的指導下年輕鐘匠S.Coster制造成功了第一個擺鐘。1675年,他又用游絲取代了原始的鐘擺,這樣就形成了以發條為動力、以游絲為調速機構的小型鐘,同時也為制造便于攜帶的袋表提供了條件。
18世紀期間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擒縱機構,為袋表的進一步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英國人George Graham在1726年完善了工字輪擒縱機構,它和之前發明的垂直放置的機軸擒縱機構不同,所以使得袋表機芯相對變薄。另外。
1757年左右英國人 Thomas Mudge發明了叉式擒縱機構,進一步提高了袋表計時的精確度。這期間一直到19世紀產生了一大批鐘表生產廠家,為袋表的發展做出了貢獻。19世紀后半葉,在一些女性的手鐲上裝上了小袋表,作為裝飾品。那時人們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飾,還沒有完全認識到它的實用價值。直到人類歷史進入20世紀,隨著鐘表制作工藝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和文明的巨大變革,才使得腕表地位的確立有了可能。
20世紀初,護士為了掌握時間就把小袋表掛在胸前,人們已經很注重它的實用性,要求方便、準確、耐用。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袋表已經不能適應作戰軍人的需要,腕表的生產成為大勢所趨。1926年,勞力士表廠制成了完全防水的手表表殼,獲得專利并命名為oyster,第二年,一位勇敢的英國女性Mercedes Gleitze佩帶著這種表完成了個人游泳橫渡英倫海峽的壯舉。這一事件也成為鐘表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從那以后,許多新的設計和技術也被應用在腕表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帶在手腕上的計時工具。緊接著的二戰使腕表的生產量大幅度增加,價格也隨之下降,使普通大眾也可以擁有它,腕表的年代到來了!
中國鐘表

從中國水運儀像臺的發明到現代各國都在研制的原子鐘這幾百年的鐘表演變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
各個不同時期的科學家和鐘表工匠用他們的聰明的智慧和不斷的實踐融合成了一座時間的隧道,同時也為我們勾勒了一條鐘表文化和科技發展的軌跡。 關于中國的鐘表史,得從三干多年前說起,中國祖先最早發明了用土和石片刻制成的“土圭”與“日規”兩種計時器,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計時器的國家之一。到了銅器時代,計時器又有了新的發展,用青銅制的“漏壺”取代了“土圭”與“日規”。東漢元初四年張衡發明了世界第一架“水運渾象”,此后唐高僧一行等人又在此基礎上借鑒改進發明了“水運渾天儀”、“水運儀象臺”。至元明之時,計時器擺脫了天文儀器的結構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新發展。元初郭守敬、明初詹希元創制了“大明燈漏”與“五輪沙漏”,采用機機械結構,并增添盤、針來指示時間,其機械的先進性便明顯地顯示出來,時間性電益見準確。
十九世紀末期,中國造鐘工藝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1875年由上?!懊览A”作坊制造的南京鐘,屏風式樣,鐘面鍍金,鐫刻花紋,以造型古樸典雅、民族風格鮮明和報時清脆、走時準確而聞名于海內外,曾于1903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特別獎。
中國近代機械制鐘工業始于1915年。民族實業家李東山出資在煙臺開辦了中國時鐘制造業的第一家鐘廠—一煙臺寶時造鐘廠。并在1918年自制成功第一批座掛鐘投放市場。1927年,煙臺第二家造鐘廠一一永康造鐘公司開業。到1937年,煙臺鐘表工業已擁有6家企業和相當的生產規模。據1934年的統計,僅德順興、永康、慈業三家造鐘廠已擁有職工1416人,擁有各類從德、英、法等國進口的生產設備149臺,年生產座掛鐘10.88萬只。產品不僅銷往華北、華東、東北、華南各大商埠,還銷往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夏威夷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鐘表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1955年由天津、上海試制出第一批國產手表。經過三十多年來不斷地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改進,中國手表行業已形成具有相當生產能力和配套完整的工業體系。1988年手表產量達6700多萬只,其中石英電子表2900多萬只,手表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在品種方面,已成批生產機械男表、女表、日歷表、雙歷表、自動表、懷表、秒表、數字式和指針式石英表等。在質量上,手表的走時精度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現較為出名的有東風、上海、寶石花、海鷗等牌號。 在制作鐘的方面,主要以福建為主。
2009年,第一塊逆時針鐘表將在廈門試制成功。
中國的鐘表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新的市場:網上市場。這個就是電子商務在傳統行業中起到重大作用的一種表現方式,作為全球首個綜合行業商業信息集合平臺,匯聚各行各業的代銷產品展銷信息、代理項目招商信息、直銷產品供應信息等。具有能同時服務于經銷商、代理商、采購商的特點。生意家是經銷商、代理商資源最多的網站。其中:展吧更適合代銷產品展銷,招商更適合代理項目招商,供應更適合產品批零直銷具有廣告傳播功能,比阿里巴巴等b2b,具有更多的經銷商、代理商,較百度等搜索引擎,則是分類信息豐富、銷售和招商功能強,經銷商、采購商多。
3機械鬧鐘

機械鬧鐘的機芯結構包括走時和鬧時兩大系統。
①走時系統。其中的原動系以發條為貯能元件,所貯能量一般有1天的和8天的兩種。貯能1天的鬧鐘常采用不帶發條盒的結構;傳動系中的齒輪常采用修正擺線的銷形嚙合,其小齒輪(齠輪)以圓柱形鋼絲作輪齒;擒縱機構多采用銷釘式(俗稱粗馬),它以圓柱形鋼絲作叉銷,成本較低,但走時精度亦較低;振動系統采用擺輪游絲式。由于擺輪的轉速較高,振動周期為0.6秒的擺輪,擺輪軸與擺軸承在24小時中往復轉動摩擦達28.8萬次,因而對擺支承的結構和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到鐘的壽命。為提高壽命,中國生產的鬧鐘的擺輪軸與擺軸承采用圓柱形配合結構,擺輪軸頂端為較大曲率半徑的球面,擺軸承用廉價的玻璃鉆,這種面接觸或線接觸成倍地延長了鐘的維修周期和走時壽命。游絲常采用磷青銅或鎳基合金制成。
②鬧時系統:通常包括鬧時原動機構、傳動機構、擒縱機構和對鬧機構 4個部分。鬧時原動機構也可與走時原動機構共用一根發條,但在發條軸上增加有限位機構,以控制鬧時釋放發條的長度;鬧時擒縱機構對振動周期等時性要求不高,故常采用無固有振動周期的擒縱調速器而不用擺輪和游絲,打錘安裝在叉軸上。機械式音樂鬧鐘上還帶有以鬧發條驅動的帶撥針的滾輪,撥針按曲譜排列,撥動音簧,演奏出音樂。
基本性能
機械鬧鐘是用發條儲存能量,是一種高錳鋼材料;經過許多級別齒輪增加角速度,注意齒形不是漸開線,是擺線,為了減少摩擦力,適合在小力矩下高效率傳動;經過往復擺動的擒縱機構,一種有固有振動周期的結構實現定時要求,就是恒角速度;擒縱機構用的像發條的游絲是恒彈合金,是一種彈性元件,其機械特性受溫度影響比較小。
石英鐘用石英晶體產生基本振蕩,通過步進電機驅動齒輪組,帶動指針組。
工作原理
機械鐘表中,利用帶簧(發條)恢復變形所放出的能量或利用重物下降的重力作能源,以機械振動系統為時間基準,實現計量時間和時段的機械機構。機械鐘表機構有多種類型,但一般都由原動系、傳動系、擒縱調速系、上條撥針系和指針系組成,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此外,日歷手表中還包括日歷(或雙歷)機構,自動手表中還包括自動上條機構。
原動系儲存和傳遞工作能量的機構。分為重錘原動系和彈簧原動系兩類。
重錘原動系利用重錘的重力作能源。多用于簡易掛鐘和落地擺鐘。重錘原動系結構簡單,力矩穩定,但當上升重錘時,傳動系與原動系脫開,鐘表機構停止工作。
彈簧原動系利用卷成螺線形的帶簧(發條)恢復變形所放出的能量作能源。帶簧一端與軸連接,另一端與一個不動的零件或發條盒的殼體連接。彈簧原動系用作攜帶式鐘表的能源,也用于擺鐘上。彈簧原動系有帶固定條盒式、不帶條盒式和帶活動條盒式等3種類型。
傳動系將原動系的能量傳給擒縱調速系的一組傳動齒輪。通常由一系列輪片和齒軸組成(圖3),在主傳動中輪片是主動齒輪,齒軸是從動齒輪。傳動比按照以下公式進行計算:i=Z1/Z2式中Z1為主動齒輪齒數,Z2為從動齒輪齒數。對于有秒針裝置的鐘表,其中心輪的輪片到秒輪的齒軸的傳動比必須等于60。鐘表傳動系的齒形絕大多數是專門設計的。
傳動系可按“二輪”(時輪和分輪)在表機芯的平面配置分為兩類:①中心二輪式,二輪在表機芯的中央。它又包括直接傳動式、秒簧式、短秒針和無秒針式、雙三輪式。②偏二輪式,二輪不在表機芯中央。它又包括頭輪傳出式、二輪傳出式、三輪傳出式。
直接傳動式是經常采用的傳動系之一。在這種傳動方式中,分輪上部有一凹槽,分輪依靠摩擦與中心輪管相配合;走針機構的運動由中心輪來帶動。
擒縱調速系由擒縱機構和振動系統構成。按振動系統的特點可分為兩類:①有固有振動周期擒縱調速系。它具有可以獨立進行振動的、有穩定周期的振動系統。手表、鬧鐘中的走時系統的擒縱調速系屬于此類。②無固有振動周期擒縱調速系。它沒有能夠獨立進行振動的振動系統。這種調速系中的所謂振動系統的往復振動,完全依靠擒縱機構的往復運動。機械鬧鐘中的鬧時系統的擒縱調速系屬于此類。這種調速系精度要求不高,結構簡單,工作可靠,抗外界干擾能力強,在機械式定時器和鐘表引信中大量采用。
擒縱機構聯系傳動系和振動系統的一種機構。其作用是把原動系的能量傳遞給振動系統,以維持振動系統的等幅振動;并把振動系統的振動次數傳給指針機構,達到計量時間之目的。擒縱機構種類很多,按其與振動系統聯系的程度可分為兩類。①非自由式擒縱機構:擒縱機構和振動系統經常保持運動上的聯系。它包括直進式、后退式和工字輪式擒縱機構等。②自由式擒縱機構:只有在釋放和傳沖階段,擒縱機構和振動系統才保持運動上的聯系,其余階段振動系統處于自由運動狀態。它包括有銷釘式、叉瓦式和天文鐘式擒縱機構等。
①后退式擒縱機構:廣泛用于低精度擺鐘。它的叉瓦鎖面和沖面是同一平面(工作面);進瓦的工作面是一圓柱面,其圓心與擒縱叉的轉動中心不重合;出瓦的工作面是一平面。叉瓦和擒縱叉作成一體。傳沖后,叉瓦工作面將迫使擒縱輪后退一個角度。
②叉瓦式擒縱機構:應用最廣的擒縱機構之一。工作時,擒縱輪由傳動系取得能量,通過擒縱輪齒和叉瓦(進瓦或出瓦)的作用轉變為沖量傳送給擒縱叉;通過擒縱叉的叉口和雙圓盤的沖擊圓盤上的擺釘的相互作用,再將沖量傳給振動系統。雙圓盤的保險圓盤和叉頭釘,擺釘和擒縱叉的喇叭口是保證機構正常工作的保險裝置。
③銷釘式擒縱機構:與叉瓦式擒縱機構的不同之處是,在擒縱叉上用兩根圓柱銷釘代替叉瓦,沖量只沿擒縱輪齒沖面傳遞。這種擒縱機構結構簡單,精度要求低,制造方便,多在鬧鐘和低精度表中采用,俗稱粗馬結構。振動系統作為時間基準的機構。振動系統的振動周期乘以被測過程內的振動次數,即為該過程經歷的時間。機械鐘表常用的振動系統有擺、扭轉擺和擺輪游絲振動系統。
5鬧鐘組件

①擺:由擺錘、擺桿、掛擺裝置和周期調節裝置等組成。用于固定式鐘中。當擺錘在外力作用下偏離鉛垂線(平衡位置)任一角度而放開后,在重力作用下,擺錘將繞支點作往復運動。振動過程是擺的動能和位能交替轉換的過程。
②扭轉擺:主要由擺盤和懸絲組成。懸絲下端固定擺盤,上端固定在不動的支點上。懸絲的截面可為矩形或圓形。扭轉擺常與后退式擒縱機構或叉瓦式擒縱機構構成擒縱調速系。扭轉擺有較長的振動周期(幾秒~幾十秒),多用于能量較節省而走時延續時間較長的固定式鐘。
③擺輪游絲振動系統:游絲的內外端分別固定在擺軸和擺夾板上。擺輪受外力作用偏離其平衡位置開始擺動時,游絲就被扭轉而產生位能,通常稱為恢復力矩。該力矩促使擺輪向其平衡位置運動。
上條撥針系卷緊原動系中的發條和撥動時針、分針以校正鐘表所指示時間的機構。上條時,立輪和離合輪處于嚙合狀態。撥針時,離合輪和立輪脫開而與撥針輪嚙合。
6石英鬧鐘

石英鬧鐘也可叫做「水晶振動電子表」,因為它是利用水晶片的「發振現象」。當水晶接受到外部的加力電壓,就會有變形及伸縮的性質,相反,若壓縮水晶,便會使水晶兩端產生電力;這樣的性質在很多結晶體上也可見到,稱為「壓電效果」。石英表就是利用周期性持續「發振」的水晶,為我們帶來準確的時間。
首先,將石英表內的水晶片上加電,水晶便會以32768赫茲的周波數,正確地振動;然后必須將此頻率化成1Hz(電流一秒間的一次變化)的信號電流周波數。再增加些信號的幅度(由于因振動而產生的電流甚弱),跟著些信號電流再發動轉子齒輪,表上的秒針便會隨之發動,之后分針,時針的跳動則關乎于機械結構上的原理,如:秒針跳動60下,分針便會跳一下所有石英表都裝有一粒電池。它為一塊集成電路和一個石英諧振器提供能量,每秒振動317621次。還有比這更快的。集成電路是表的“大腦”。它控制著石英諧振器的振動,并起著分頻器的作用。32712次振動被對半分割15次,以達到每秒產生一次脈沖。 有了一秒釧這個時間的“原材料”,就能驅動顯示器。何為模擬針顯示 為了把集成電路脈沖轉化成運動,模擬指針式石英表上裝有一個增速馬達,包括一個電磁轉子,每承受一下脈沖,就旋轉180度,也就是一秒鐘。
轉子連接著由三個齒輪組成的拖動系統,驅動三根指針(時針、分針和秒針),把時間顯示在表盤上。還可以加上一個顯示屏,顯示星期、日期以及流逝的時間。固體狀態石英表在固體狀態的石英表中,以一秒為單位的脈沖被傳送到集成電路的秒針部分,這個部份負責將液晶顯示模的液晶線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數字。這種類型在表類物件中是為常見。在制表業中,這通常是用于生產大規模的極為便宜的產品。亞洲的生產廠家已經壟斷了這一領域。在更為精致的手表款式中,"固體狀態"根據安裝在里面的存儲器的大小,具有大量的功能:如電話號碼,預約登記簿等?;旌鲜⒈?這種類型的石英表具有兩種顯示功能,即模指針式和數字式,后者提供附屬的信息,如星期與日期、精確計時功能、時區。這種手表裝有一塊集成電路和一微型發動機。
鬧鐘發明者埃里克·沙舒瓦介紹說,人體睡眠有一定周期,在睡眠程度最淺的時候鬧鈴,人最容易結束睡眠,醒來時心情較好頭腦也較清醒。
7最新鬧鐘
發明會電擊的鬧鐘的初衷還是按時起床,只要按鬧鐘的按鈕,就會有1伏特的電流瞬 間可以將人電擊至清醒。
鬧鐘發明者是一位名叫Sankalp Sinha的印度少年,為了防止按下鬧鐘按鈕以后睡過頭,他試圖將電擊裝置安在鬧鐘的按鈕上,要么聽鬧鈴,要么被電擊,其實,跟 50000伏特的警察電棍和10萬伏特的皮卡丘比起來,這鬧鐘簡直弱爆了,它放出的電擊只會讓你的手指 頭微微發麻。
Sankalp希望這款名為“早上好,唱歌和電擊”的鬧鐘能盡快能讓更多的人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他表示用了這款鬧鐘,再也不怕睡過頭,精神振奮一整天。因為根據他自身的使用經驗,人只有被電擊后才能真正睡醒。 他已經做出了原型機,并正致力于研究能調整電壓的鬧鐘,跟制造商談判不久之后就能進入生產 。
如果電擊鬧鐘真的能解決起床問題,應該算是一個十分偉大的發明。
8如何挑選鬧鐘

(1)先檢查外觀:鐘殼顏色光亮均勻,無脫漆、變色和擦痕。鐘面應清潔,刻度均勻,字跡清晰。
(2)檢查靈敏度:稍微開動發條,秒針即開始走動,證明靈敏度高。靈敏度高的鐘,延續走時的時間較長。
(3)檢查走時聲音:將鐘面左右前后上下放置,如果四面八方各個方向走時聲音輕重一致,均勻無雜音,則說明走的正常。
(4)檢查是否碰針:撥動時、分針,使時、分針與秒針重合(三針重疊),三針之間應保持一定的間隙,不許碰擦。同時,針與鐘面、玻璃也應有適當的間隙。
(5)檢查鬧差:分別將鬧面撥到3、6、9、12處,再撥動時分針到這幾個地方,如鬧響誤差均在5分鐘以內,鬧差屬正常。
(6)檢查鬧鈴聲音;鬧鈴聲音應清晰、 洪亮,無啞聲、無空聲。
(7)檢查對針匙、對鬧匙的松緊度:松緊度都應適中。如對針匙松,說明中心輪上壓簧彈力不足,會產生秒針走而時分針不走或走的慢的現象。如對鬧匙松,鬧盤面會跟著時分針轉動。但如果都太緊,使用起來也不方便。
導航
收藏鑒賞
- 奈良美智的模仿者 哈維爾·卡勒
-
- 一個穿著紅色連衣裙的小女孩把一只手藏在她身旁,用一種略帶挑釁的神情盯著人…
- 英氣溢面朱瞻基 熱愛書法繪畫的
-
- 在中國歷史之上,許多皇帝都以高雅著稱,喜歡欣賞和收藏書法和繪畫,但真正有…
- APSMUSEUM舉辦秋季展覽 彩色玻
-
- 2021年8月18日,APSMUSEUM與上海陸家嘴中心L+MALL聯合舉辦秋季展覽“彩色玻璃…
- K11藏品展上海開展 包括塩田千
-
- 盡管表現形式不同,但我們仍然可以在田千春和徐道霍的作品之中看到一些相似之…
- 唐繼堯正面像擁護共和紀念庫平
-
- 1918年唐繼堯正面像擁護共和紀念庫平三錢六分銀幣,Y-479.1/LM-863,輕薄淺灰…
- “藝術3.0——一山《數字江山圖
-
- 6月10日,北京銀帝藝術館舉辦“藝術3.0——一山《數字江山圖》展”?!?/dd>
- 武夷山貨幣文化券賞析
-
- 武夷山紀念券是雙遺系列紀念券的龍頭品種。龍頭效應對價格有多大的影響,想來…
- 盧氏觥-博物館級別重器
-
- 盧氏觥結合了兩種動物的造型,其前端為一只臥虎,背部飾以立鸮。一器二獸的形…
- 觥-殷商時期的青銅禮器
-
- 觥屬于高等級的盛酒禮器。其主人身份必為貴族,在《周禮·春官·司尊彝》中就…
更多 > 拍賣行
-
安徽九樂春季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會
- 赤闌橋文玩大廈23樓(安徽省合肥市桐城路127號)
- 安徽九樂春季中國書畫藝術品拍賣會。預展時間:2022年2月25日-26日上午9:00-下…
-
百駿圖 2018-02-26
-
潮繡 2018-01-15
-
西周大克鼎 2018-01-12
-
古玉 2018-01-12
-
虎符 2018-01-12
-
砂巖浮雕 2018-01-12
-
電子表 2018-01-12
-
拉菲紅酒 2018-01-09
-
根雕茶幾 2018-01-09
-
刀幣 2018-01-05
-
未發行郵票 2018-01-05
-
磁州窯 2018-01-05
-
佛經 2018-01-05
-
檀香木雕 2017-12-07
-
紫砂壺 2017-11-24
-
古代花錢鑒定 2017-11-08
-
寫意畫 2017-10-31
-
布票 2017-10-17
-
鬧鐘 2017-09-15
-
貴妃榻 2017-09-15
熱評話題